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的一个分类品种,是由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,具有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一类物质,通过化学手段控制植物生长,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与内源激素相同的调节、控制、指挥、诱导等作用;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,已成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。种子萌发、生根、生长、开花、结果、衰老、脱落、休眠等一切生理活动,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皆离不开它们的参与。
五大植物内源激素:赤霉素类、生长素类、细胞分裂素类 、脱落酸类、乙烯类。近年来,芸苔素内酯类被列为第六类已经被市场接纳。生产应用排名前十的植调剂:乙烯利、赤霉酸、多效唑、氯吡脲、噻苯隆、甲哌鎓、芸苔素、矮壮素、吲哚乙酸、氟节胺 。近年来企业重点关注植调剂品种:调环酸钙、糠氨基嘌呤、硅丰环、冠菌素、S-诱抗素等。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内农药企业纷纷登记植调剂产品,特别是国内大型制剂销售企业进入植调剂领域。但产品增长迅速的同时,是否技术服务能跟上,植调剂的用法用量,要在特定的生长时期使用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,跟杀虫杀菌剂随意加大用量的习惯完全不同,特别是不能当成叶面肥使用。植调剂的健康发展,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、行业的规范、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。只要是证照齐全的产品,配上正确的使用方法,有效调控作物生长,真正做到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升品质。植调剂的混配制剂发展迅速目前这一类复配剂已有较大应用市场,如:赤霉酸+芸苔素内酯、赤霉酸+生长素+细胞分裂素、乙烯利+芸苔素内酯等复配制剂,使各种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形成优势互补。市场逐步规范,春天即将到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多项植保农资类国家标准,其中GB/T37500-2019《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》标准的发布,让监测在肥料里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违法行为有了技术支撑。根据《农药管理条例》,只要肥料里面添加了农药,该产品就属于农药,应该按照农药进行登记、生产、经营、使用和监管。未办理农药登记证的,即属于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的农药,或者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、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,确定为假农药。植调剂作为隐性成分添加逐渐收敛,因为违法成本越来越高。市场上一些不正规的、打擦边球的企业及产品终究要被淘汰。植调剂的这片蓝海,正吸引着当代农资人去探索,他的春天也许真的来了。